一、公司基本情況
呼和浩特蒙禾源菌業有限公司,是由武川縣國有資產管理局管理、具有食用菌生產、加工資質、擁有內蒙古規模較大的食用菌種植面積。
前身是德才農業合作社,2013年11月9日,按照縣政府指示,德才農業合作社改制為呼和浩特蒙禾源菌業有限公司,公司正式注冊成立。
2015年10月26日,按照縣政府指示,呼和浩特蒙禾源菌業有限公司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并且成功注冊“塞上蒙菇”、“陰山蒙菇”商標,同年,完成了SC證、食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
2018年9月呼和浩特蒙禾源菌業有限公司被評為自治區扶貧。
2019年呼和浩特蒙禾源菌業有限公司“塞上蒙菇”品牌扶貧廣告登錄電視臺各大頻道。
公司下設六個生產基地、6個部門、1個生產技術管理團隊。
二、生產經營情況
武川縣食用菌產業項目經過五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呼和浩特蒙禾源為軸,以大豆鋪基地、不浪梁基地、圪頂蓋基地、振興元基地、三間房基地、東土城基地為節點的六大食用菌發展區域。
公司是集管理、技術、研發、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司,核心技術環節就是采用液體菌進行菌種培育,同時在制菌、裝袋、加工、保鮮、冷凍、烘干、包裝,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在技術、設備上達到了食用菌產業全區水平。
2015年成功注冊“塞上蒙菇”、“陰山蒙菇”商標,同年,完成了SC證、有機認證、食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2016年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范基地”;被內蒙古農業局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企業”,2017年被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認定為“塞上蒙古”;被中國企業誠信家協會認定為“2017年中國誠信品牌”。
為加快武川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步伐,提升食用菌生產供應能力和產業整體效益,打造食用菌特色產業基地,把武川縣建成中國北方食用菌大縣,結合武川實際,確定了發展目標。依托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整合各類涉農資金,不斷提升市場銷售能力,發揮“蒙菇”品牌效應,逐年擴大種植規模,力爭到2019年食用菌生產總棚數達到3000棟。
三、食用菌項目發展現狀
在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從2012年開始,歷經5年多的時間,建成了以蒙禾源菌業有限公司為中心的六大食用菌產業基地:
一是圪頂蓋基地。該基地于2012年7月9日開工建設,并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2013年、2014年分別進行續建、擴建。生產線2條,配套建設生產車間、辦公用房、職工宿舍及附屬設施。
二是不浪梁基地。該基地于2014年開工建設
三是大豆鋪基地。該基地于2015年開工建設,食用菌溫室大棚和一條生產線。截至目前,生產線也全面投產,成為蒙禾源菌業公司的第四大基地。
四是振興元基地。該基地于2016年正式開工建設,生產線兩條,2017年12月份正式投產。
五是三間房基地。該基地于2018年11月正式投產,生產線一條。
六是東土城基地。該基地于2018年12月正式投產,投入使用大棚35棟(1畝)用來種植滑子菇。
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大終端產品開發力度,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圓滿完成了食用菌腌制、干制QS產品認證、有機認證、食品安全認證。于2019年食用菌深加工(即食罐頭)生產線投入使用。
四、產品及主營業務
?。?)種植產品
我公司六大食用菌基地種植11大市場品種,以香菇、猴頭菇、白參菌、紅托竹蓀、紫丁香蘑、姬松茸、榆黃菇、小黑平、滑子菇、球蓋菇、金耳為主:
干品類:、混合包裝禮盒、香菇、猴頭菇、白參菌、紅托竹蓀、紫丁香蘑、姬松茸、榆黃菇、小黑平、滑子菇、球蓋菇、金耳等干品禮盒。
鮮品類:香菇、猴頭菇、白參菌、紅托竹蓀、紫丁香蘑、姬松茸、榆黃菇、小黑平、滑子菇、球蓋菇、金耳。
腌漬類:滑子菇、黑木耳、小黑平。
?。?)主營業務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菌種研制、生產和銷售和食用菌產品加工、烘干、腌制,菌棒加工,逐步成長為國內的食用菌工廠化高科技企業,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綠色、高品質食用菌產品。
公司以科技是“生產力”為理念,重視技術、重視人才,以“創新求發展”,企業不斷提高科研水平,增強科研實力,與內蒙古農科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以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和品牌實力。
五、銷售模式與渠道
公司擁有獨立的銷售團隊,并且制定了相關銷售管理制度,對銷售環節及經銷商進行集中管理。同時公司建立了市場信息匯總平臺,由市場營銷部工作人員對主要市場的信息進行主動搜集、反饋,配合公司同經銷商加強溝通、聯系,了解市場需求及動態,以便更好地根據市場情況做出反應。
產品以經銷商、定單銷售、商超和零散銷售、直銷為主,我公司現已分別在呼和浩特市市區和武川縣可鎮設兩個獨立的營銷店,進行產品銷售;于2018年公司與大同新發地和重慶市建立經銷合作,合作商具有獨立的經營機構,擁有商品的所有權,通過產品銷售獲得經營利潤;另外以直銷方式進行銷售,主要客戶為周邊市場商販,產品銷往遼寧、北京、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
六、產品市場發展前景
食用菌是微生物食品,與傳統的植物性食品相比,其蛋白質較高。食用菌含有人類必須的氨基酸,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是典型的“綠色健康食品”。當今,人們飲食觀念和習慣正在改變,由吃得飽、吃得好逐步轉向吃得營養、吃得健康,“一葷、一素、一菇”的正餐結構也將被消費者所接受。
從消費角度來看,中國是世界食用菌消費國,消費量占世界總消費量較大。食用菌在我國居民年膳食消費總量中雖居肉、蛋、奶、菜、果及油之后,但我國居民人均食用菌消費量在迅速增加。2010年國內食用菌消費受肉、蛋類產品的價格高漲影響,在城市部分居民膳食結構比例中明顯增加。隨著食用菌的營養價值越來越多地被大眾所了解和認知,食用菌產業發展空間是十分廣闊的。
七、貧困戶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利益聯結機制
1.效益分紅:
“三到村,三到戶” 扶貧資金入股蒙禾源。
2.土地流轉:
把當地農民承包的土地從實物形態變為價值形態,讓一部分農民獲得股權后安心從事二、三產業;另一部分農民可以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實現市郊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公有制與市場的深度融合,集體經濟的發展。
食用菌大棚建設所占用土地全部流轉農民承包土地或村集體荒地,一次性給流轉費用到2027年。
3、企業務工收益:聘用附近村民進廠培訓上崗,成為企業工人?,F在投產的六大基地目前每年在出菇高峰期(6個月)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在制種、養種期間穩定就業。